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报道

提升获得感|北京推动“放管服”改革集成办事场景建设

  原标题:提升获得感|北京推动“放管服”改革集成办事场景建设

  2022年,北京市推出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等20个市级集成办事场景,提供文创园区发展全生命周期专属政务服务、建设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服务港等各具区域特色的17个区级集成办事场景。37个集成办事场景涵盖16个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0余个市级部门,加快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北京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以用户视角为导向,场景应用为牵引,强化科技赋能和数字化支撑,我市加快推动部门业务协同,打造“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通办”的集成化服务,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聚焦高频办事事项,打造集成化服务

  选取个人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作用的场景,打造“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通办”的集成化服务。首批场景建设清单包括个人出生、医疗、入学、就业、救助、住房、退休、去世和企业开办、信贷、不动产登记、支持科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企业退出等集成办事场景,采取“一场景一专班”方式,打破部门壁垒,加强业务协同。梳理纳入集成办事场景事项清单,并按照本市事项统一拆解标准,以最小颗粒度为单元,开展事项拆解工作。优化集成办事流程,打破办事孤岛,联通相关审批系统,按照时间最短、流程最优、体验最佳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配置申请条件、明确审批时限、确定审批流程等,实现减材料、减字段、压时限改革任务,形成全市统一的集成办事场景办事流程,实现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多方复用。如,企业破产(强制清算)和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查询“一件事”将12个部门的查询事项线上集成,实现线上“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口出件”,企业在线上即可进行信息查询申请和接收结果,无需线下跑动,提高了企业破产(强制清算)和企业上市效率;获得信贷“一件事”整合贷款服务中心线下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资源,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线下服务关联,将贷款申请、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人资质认定、知识产权质押、政府采购合同和应收账款确权、不动产抵押登记等事项进行集成化服务,开通企业融资线上服务,实现融资需求和资格认定材料“一口进”,融资结果“一口出”功能,最大程度减跑动、减材料、省时间,便利企业获得贷款。

  围绕重点改革任务,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落地落实一批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强化市区联动,一方面,推动市级场景在各区落地落实,另一方面,各区选取具有区域特色的区级场景,将成熟的区级场景适时向全市推广。如,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通过加大审批改革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压缩办理时限,优化办理流程,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帮办代办、自助服务等方式,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专属政务服务,目前东城区通过开办剧场和举办文化演出集成办事场景建设,为中央歌剧院新建剧场顺利开演提供“多件事、集成办”服务,大幅压缩了时限、材料,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流程、政策、服务的集成化改革;海淀区结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区域发展目标,围绕支持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发展,建立“一对一”全程服务机制,帮助企业精准获取政策、享受政策,目前已为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等独角兽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区级大厅搭建帮办代办服务机制等方面也已落地。

  强化科技赋能改革,整合一体化入口

  推行线上“一口进”服务。依托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强化跨部门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在北京市政务服务网设立集成办事场景专区,统一申请入口,推行线上“一口进”服务。

  线下纳入综合窗口办理。推动集成办事事项纳入各街乡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办理,推行一次性告知。引导帮助申请人进行线上办理,申请人在所属街乡辖区即可实现“就近办”。

  加强顶层设计,多举措推进场景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业务技术双轨推进机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行业务、技术同部署、同推进;建立滚动更新机制,分期分批研究推出新场景,并纳入市区两级场景建设清单,不断丰富场景种类,拓展场景惠及面;在改革中不断总结提升、探索规律,加快重点问题、重点环节的解决和突破,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切实落地落实,不断优化政府管理方式,构建政府内部高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