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68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马飞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价值,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基础制度体系持续完善。一是遵循“一区三中心”数据发展思路和定位,出台《关于加快北京市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标准规范细则》等政策措施,制定《北京市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意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北京)建设方案》,整体落实国家关于数据要素市场配置化改革系列部署和政策安排。二是加强“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出台全国首个省级“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围绕政务服务、空间计算、广电传媒、能源保障等领域组织推动一批标杆应用场景,同步制定政务领域大模型统筹建设应用工作方案、有关管理办法和大模型技术选型指引等标准规范。三是加强课题研究,启动“十五五”规划相关前期研究,聚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畅通数据流通卡点、培育数据产业生态、健全数据治理制度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以“京通”“京办”“京智”统筹公共服务、政务办公、领导决策类应用,打造“三京”统一入口;以云、算、网、感、码、图、库及大数据平台为共性设施,强化“七通一平”集约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利用“长安链”技术构建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分布式可信流通利用环境;建设公共数据训练基地,聚焦高质量数据集共建共享等六大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协同创新仿真实验平台,打造智慧城市实景验证环境,汇聚智慧城市产业生态。
(三)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市级大数据平台汇聚自然人、法人、房屋、车辆等数据,按需为市级部门、各区提供数据服务数十亿次,支撑城市运行、政务服务、社会信用、交通治理等市区应用。探索央地协同的联合授权运营模式,创新打造“领域+场景”公共数据专区授权模式,在金融、交通等领域取得良好成效。鼓励场景开放创新,发布年度场景需求清单,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承接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流通利用方向国家试点任务,打造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作为国家数据流通利用核心节点。截至2024年,北数所新上架数据产品1098个、累计引入3191个;新增数据交易26亿元、累计达57亿元;推动全市24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合计金额超2亿元;推动市属医院开展医疗健康数据流通工作,整理形成51个数据清单。
(五)数据助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一是制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建立数据资源方、数据加工处理方、AI模型训练方、场景应用需求方等多方合作共建及收益分享机制。上线数据运营平台,汇聚一批央属市属单位高质量数据集并向行业开放,规模达到2000TB。二是人工智能应用不断创新。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创新监管沙盒机制,揭牌国家脑健康公共数据平台,支持网智天元、中科闻歌等大模型企业训练。推动成立北京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实验室。聚焦交通出行、教育、商业航天、医疗、司法等行业开放一批人工智能场景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
我市将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价值,推进数智融合、政企互联,加快“十五五”时期全域数字化转型,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赋能行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具有示范效应的解决方案,用好本市新动能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通过定向谋划、公开征集等形式分批次组织项目申报。围绕医疗健康、政务服务、能源保障等标杆示范场景建设一批行业数据集并向行业开放;结合模型发展趋势和训推需求,建设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专用数据集;加速数据新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数据合成技术攻关和工具模块开源。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数据发展和安全课题研究工作,为“十五五”规划提供思路和支撑。
(二)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研究编制数据要素相关标准规范,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开展数据资产贷款贴息等数据资产化试点;研究发布数据要素市场奖励政策;打通数据要素全流通服务体系,打造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评估、数据登记、数据入表、流通交易、数据跨境、纠纷解决等数据要素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北数所落实改革发展方案,完善数据登记、评估、入表、交易的规程机制和数商服务管理体系,提高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服务能力,推动国有企业等经营主体数据资产登记、入表、质押贷款,实现数据资产入表2亿元。做深做实商业模式,做大做强数据联盟,推动各地数据交易互认互通,争创国家级数据交易所。
(三)培育高成长数据企业。完善数据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结合数据资源企业、数据技术企业、数据服务企业、数据应用企业、数据安全企业和数据基础设施企业的不同特点,推动出台北京数据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支持政策。建立数据企业评级评价机制,围绕技术创新、制度规范、合规管控、运行保障等多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探索评级结果与行业监管、激励政策的联动。优化数据产业链布局,挖掘培育一批数据领域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企业,推动数据采、存、算、管、用等产业环节全面发展。
(四)推动数据产业区域聚集。支持各区发展各具特色的数据产业生态。支持西城区聚焦“马连道·中国数据街”等重点区域,构建金融领域数据要素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支持海淀区建设“数字贸易港”和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打造数据技术创新高地。支持朝阳区以CBD为试点,建立数据商务区(DBD)。支持大兴区打造“数据合规港”和国际数据口岸,形成数据要素合规流通、应用及跨境传输的产业示范生态。支持石景山区打造元宇宙、科幻产业等数据应用产业。
(五)加快推动数据驱动下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依托公共数据训练基地,结合政务云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训练推理算力资源池。验证“市区联动、统训共用、集中训练、分级推理”的统筹建设思路,探索全市算力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机制。各区、各部门按需申请训练与推理算力资源,实现算力资源灵活分配释放,促进市区算力资源的集约统筹,有效降低政务大模型的应用成本。基于三个入口级统一调度智能体,充分利用大模型的阅读理解、文本摘要、逻辑推理和生成创作等能力,选择示范场景,验证统筹建设训练算力、推理算力、高质量数据集、一站式大模型建设运营平台,支撑大模型场景智能体构建的可行性,并形成相关规范和机制以指导北京市政务大模型场景后续的建设工作。
感谢您对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