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592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李民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政务数据开放,加快推动金融数据共享和融合应用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委金融办、市金融监管局认真研究、深入论证,并结合北京市相关工作基础及下一步工作推进计划,专题拟定提案办理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概述

  针对第0592号提案,经认真研究分析,我们理解意见重点包含五部分内容。

  (一)健全制度体系与标准规范。以金融领域场景应用为牵引,推进产权分置、交易促进、安全保障相关制度建设。重点强化数据分级保护、合规使用等规则规范的建设。

  (二)深化公共数据高标准供给。持续加强公共数据的多元化汇聚、高质量供给与广泛性应用。

  (三)引导社会数据全方位贯通。从行业、领域入手,探索社会数据的汇聚共享与按需应用模式,推动社会数据资源多元化应用。

  (四)夯实技术综合性保障能力。重点聚焦数据流通、安全监管、新技术应用等共性技术能力,保障数据安全流通应用。

  (五)强化工作保障机制与措施。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协会等部门的综合协同,共同推动数据人才培养。同时通过政策资金倾斜,探索政企协同的数据开发利用新模式。

  二、工作开展情况

  经多年建设,我市数据工作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工作思路与发展理念,以公共数据管理为例,政务数据汇聚总量全国领先,共享、开放、授权运营协同推进。

  (一)大力推进数据汇聚共享。自2018年大数据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市组织全市各部门开展“职责-数据-库表”三级目录体系梳理,不断夯实全市大数据一套“家底”,同步利用区块链技术和理念建设目录区块链系统,建立了目录区块链统一管控调度下的全市数据汇聚共享机制,全面推动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和社会数据统采共用。截止目前,市大数据平台累计汇聚60余个市级部门3500多亿条政务数据,以及来源于三家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等社会机构2600多亿条社会数据,并通过原始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接口服务、多租户空间授权使用等多种方式,按需向61个市级部门、16个区及经开区、相关部委、数据专区等提供数据共享,支撑了经济运行调度、政务服务、社会信用、区域城市大脑、金融数据专区建设等市区两级百余项业务应用场景。

  (二)多元开展数据开放服务。北京市公共数据采取无条件开放、有条件开放、数据专区开放三种形式,形成多层次数据开放体系。一是动态更新开放计划,持续扩大普惠供给,无条件开放数据量全国领先北京市对标国内外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编制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形成数据公开常态化机制,2016 年底,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正式上线,作为全市公共数据对外开放的统一平台。目前,开放公共数据集达到 1.86万个、开放数据总量达 71.86 亿条。二是搭建安全可信技术环境,审慎有条件开放数据,打造轻量级数据创新实验场。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通过举办 “北京医疗健康数据创新应用竞赛”“智慧交通”等各类竞赛,开放数据总量达 38.15 亿条,参赛队伍累积达到8972支。

  (三)创新数据授权运营模式。2019年起,我市以普惠金融应用需求为导向,筹划建设了全国首个上线的数据专区—金融数据专区,创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促进政企数据融合应用,截至目前,依托市大数据平台累计向金融专区共享了国家信用主题数据以及13个市级部门的企业注册登记、纳税、社保、不动产等数据,涵盖全市200余万个市场主体,累计为银行、担保公司等60余家金融机构提供贷前审查、风险洞察等数据服务超过2.4亿次,助力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融资上实现“量增、面扩”,取得了良好应用成效。

  (四)积极推动金融数据共享应用。依托市大数据平台,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共享了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等7个市级部门提供的累计6535万余条原始数据、接口调用481万次,用于支撑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建设和应用,助力金融机构提高融资信贷便利性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向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共享了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税务局、市高法等8个部门提供的累计9147万余条数据,用于支撑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开展企业经营风险评价、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同时,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向市大数据平台汇聚“辖内各项贷款分行业情况”“北京银行业主要统计指标”等21类数据、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汇聚了“北京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及存贷款指标”“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等4类数据,依托市大数据平台向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共享,用于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平台建设、民营医院运行风险监测等业务应用。

  三、后续工作安排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文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绘就数据工作发展宏伟蓝图。北京市充分发挥数据工作先发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生态优势,组建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数据管理工作,全力推动供需两侧发力深化数据资源建设应用的工作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了北京市“一区三中心”的数据工作发展定位和思路。“一区”即国家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在总结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经验基础上,将试点区域从经开区、通州区范围拓展到全市域,从数据基础制度拓展到数据要素全方位改革实践,升级打造成数据制度协同完备、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应用场景融合开放、数字生态创新活跃、数据治理安全可控的国家级试验区。“三中心”即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突出把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条工作主线,重点做好如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创新探索。按照国家在数据基础制度顶层设计上的有关安排,总结我市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梳理形成了我市数据基础制度设计框架,谋划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制度建设内容,并动态调整更新。我们重点聚焦产权分置、流通交易等当前数据制度亟待突破的重难点,结合我市在共享开放、授权运营方面的探索实践,做好创新探索的落实实践。截止目前已完成《北京市公共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北京市数据要素×实施方案(2024-2026)》《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实施意见》《北京市数据登记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的研究编制。完成《北京市数据资源目录体系规范》《政务数据质量评估管理规范》《北京市可信空间技术规范框架》等规则规范的研究制定,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供给应用支撑保障能力,真正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二)供需两侧发力深化数据资源建设应用。在供给侧,统筹共享、开放、授权运营三种模式,一体化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在京央企和总局数据资源优势,聚焦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示范场景,积极带动央国企等各类社会数据汇集,尽快在京形成有行业影响力的数据资源枢纽和数据服务节点。在需求侧,结合数据开发利用创新场景,分行业分领域建立数据驱动的流通机制,围绕创建新场景需求有序组织数据资源,降低开发利用成本,提升开发利用效率。组织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和大赛,按需推动金融、科技、医疗等重点领域数据创新应用,力争三年内形成30个左右的行业数据资源平台,助力国家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三)聚焦可感可及做好数据赋能应用创新。聚焦“智慧城市建设 ”“北京服务 ”等市级重点任务落实,通过“揭榜挂帅”“场景开放”等方式,以公共数据管理引领社会数据融合,鼓励引导社会各类市场主体融合多元数据赋能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持续推动金融数据共享应用,会同市委金融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依托市大数据平台统筹支撑金融数据专区、金融综合服务网、银企对接系统建设,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构建双向数据共享应用机制,不断深化公共数据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同时,实现金融机构数据反哺支撑政府部门中的应用。

  (四)积极探索数据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路径。以着眼当前、适度超前、有利长远为前提,充分发挥我市在长安链的技术优势,依托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等现有基础设施,围绕数据高效汇聚、流通,加快布局新型技术设施,支持大区域范围、大规模数据、大异构主体间数据流通的有效组织,打造安全、可信、高效的数据流通利用环境。同时兼顾网络设施、算力设施、数据安全设施的建设,实现覆盖硬件、软件、开源协议、标准规范、机制设计在内的有机技术保障体系,支撑我市建成全国数据要素资源富集高地。

  (五)全面构建数据工作基础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优势,用好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资源禀赋,探索新型研发模式,支持产学研各方开展数据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加强数据管理与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首席数据官、数据经纪人、数据管理师、数据评估师等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首都贡献。

  感谢您对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2024年6月20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