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045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赵建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运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城市管理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有关加快推进政府大数据互联共享建议。自2018年开展大数据行动计划以来,我市组织全市各部门开展“职责-数据-库表”三级目录体系梳理,不断夯实全市大数据一套“家底”,同步利用区块链技术和理念建设了全国首个城市级区块链基础设施“目录链”系统。目录链系统以三定职责为根,将系统、数据及职责权限联结在一起,实现数据与职责的强关联、数据变化的实时探知及数据访问的全程留痕,确保各政府部门的数据家底和共享服务情况可见、可用、可考核,为全市数据的共享流通及管理考核等提供支撑。依托目录链,全市80多个市级部门、16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链,链上实时管理市区两级数据目录30余万条。2015年起北京市开发大数据平台作为全市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总通道、总枢纽、总基座,截止目前,市大数据平台累计汇聚60余个市级部门3500多亿条政务数据,以及来源于三家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等社会机构2600多亿条社会数据。在“链道+数道”技术体系统一管控下,我市大力推进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和社会数据统采共用,开展基础数据治理与服务,极大提高数据共享效率、降低各部门获取使用数据门槛,按需向61个市级部门、16个区及经开区、相关部委、数据专区等提供数据共享,支撑了经济运行调度、政务服务、社会信用、区域城市大脑、金融数据专区建设等市区两级百余项业务应用场景。
北京市级政务云从2015年开始面向北京市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提供云计算服务,目前已形成市区共用一套政务云基础服务目录。市级各委办局按照“应入云尽入云”原则推进政务系统上云,截至目前稳定承载1300余个业务系统,涵盖民生服务、城市运行、数据共享等多领域。依托月报季评制度,建立云资源使用率评估和系统访问量监管等指标,云效率持续提升。通过“综合监管平台+云数据专区”汇聚多云节点运行及安全数据,构建统一的政务云管理基线和综合评估体系,云上业务享受相同的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政务云服务生态。
(二)有关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强化数据分析建议。我市高度重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和数字中国发展,成立人工智能专班,建立推动行业大模型应用工作机制,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各类大数据互联共享,提升大数据的可用性,强化大数据分析成果应用落地。一是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开源生态建设。我市支持智源研究院对外发布45个开源数据集,覆盖文本、图片、图文对等通用数据集,以及自动驾驶、医疗等领域行业数据集,其中国际首个大规模可商用的大模型中文指令微调数据集COIG、全球最大规模中英文语义向量模型数据集MTP等多个数据集受到行业关注并为大模型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开源数据总量约3TB,下载量超4.8万次,下载用户包括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美团、浪潮等。二是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围绕政务、医疗、金融、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试点单位出题+科技专家指导+产品真实场景训练+应用效果赛马遴选”的工作推进机制。在政务领域,百度、阿里、智谱AI、瑞莱智慧等大模型企业围绕政务问答、政策制定等场景,在首都之窗、市民热线等开展测试,相关政策制定功能在京策平台上线。
(三)有关强化大数据分析成果落地建议。一是布局标杆工程和项目,打造超大场景应用样板。市通信管理局组织中国信通院上线北京算力互联互通验证平台,接入京津冀蒙区域14家云服务商。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至440平方公里,大兴机场、首都机场、北京南站商业化运行场景持续完善;完成225平方公里城市高精度地图数据采集,2000台L2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5台L4级自动驾驶车以及200台无人配送车开展北斗融合应用示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实现牌照落地,2023年合计交易规模24.13亿元,交易合约4022笔,截至年末共上架数据产品2005个,发放数据资产登记凭证71张。稳步推进“京民通”功能建设,优化迭代200余个功能模块,启动4个街道、30余个社区的试点工作;朝阳区双井街道打造全市首个数字经济示范街道,荣获世界规划教育组织颁发的未来城市大奖。全市建成65家互联网医院,245家医疗机构获得互联网诊疗资质;“京通”健康服务板块已纳入27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110家三级医院的医保线上移动支付和报告、影像线上查询。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场景开放,强化数字赋能产业民生。截至2023年末,“京通”小程序注册用户数达2164万,月活数达1037万;“京办”用户数量超过44万。持续完善智慧城市“七通一平”数字底座,大数据平台累计汇聚政务数据2660亿条,社会数据2380亿条;北京MaaS平台日均服务绿色出行用户450余万,累计碳减排量55万吨。中粮公司向新加坡一丰公司出口贸易数字化项目成功落地,成为中新首个分布式、全环节、可视化追踪的实单案例。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与开放共享。持续深化大模型试点应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牵头作用,面向智慧城市、农业、生态环境、教育、文化等领域,鼓励更多行业用户开放核心场景数据,汇聚优势大模型技术团队,共同组建应用场景联合创新研发平台,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及产业落地。
(二)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伙伴计划。推动通用大模型国际对标和生态构建,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加快垂类大模型在政务、医疗、金融、工业等领域商业化落地,通过实践将大数据分析基本框架逐步固化,实现大数据分析产品落地,使其更易于推广使用。落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推广“算力券”等政策,扩大智能算力供给规模,构建城市智算中心运行体系,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的智能算力支撑。推动京津冀协同建设算力基础设施,逐步形成梯度分布、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区域协同算力供给体系。有序参与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积极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支持多语言数据集建设工作。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率先建设国家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平台。
(三)强化大数据分析成果落地,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布《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案》,力争全部规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扩大互联网医院跨院复诊、电子医学影像的应用范围;推进数字人民币全域试点。让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完成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建设,实现乘用车、无人清扫车等应用拓展,不断利用大数据分析成果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感谢您对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