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闭幕 国内首个城市治理现代化宣言发布
原标题: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闭幕 国内首个城市治理现代化宣言发布
12月18日、19日,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在北京市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在12月19日下午的闭幕式上,北京市政协主席、北京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组长魏小东作论坛总结与展望,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副组长孙梅君发布《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
魏小东在总结中指出,这次论坛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之治”制度优势的高度,以“群众诉求驱动 超大城市治理”为主题,立足为民服务、突出治理变革,围绕城市治理的重大课题进行了富有价值的交流,是社会领域的全国性高水平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和重要举措。他指出,为期两天的论坛取得了积极成效:充分开展了改革交流,围绕党建引领、人民城市、基层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之治等,深刻论述了城市治理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分享了城市治理实践中探索的鲜活案例,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方向、路径和措施,更加坚定了把改革进行到底、努力建设人民城市的信心决心。广泛凝聚了改革力量,各方面专家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层级、跨区域研讨交流,加深了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国家间关于城市治理、城市发展的认识了解,增强了共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合作意愿。全面拓展了改革影响,打通理论和实践、融合传统和数字、贯通现实和未来、联接国内和国际,更好讲述了“中国之治”城市故事,更强传播了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好声音,为城市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实践样板,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积极力量。
据了解,在闭幕式上,孙梅君与上海、天津、重庆、石家庄、雄安、呼和浩特、杭州、济南、广州、深圳、海口、成都等城市代表,共同发布了《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各城市在党建引领超大城市治理、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致赞成发布《宣言》。《宣言》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坚持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共同携手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我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舒适、更美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人民城市、深化城市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向全球介绍、与世界分享。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个城市治理现代化宣言,发起宣言的城市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涵盖了四大直辖市,囊括了东、中、西部代表城市,既有北方城市、也有南方城市,共同发出建设人民城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在此次闭幕式上,还举行了主题发言、交流分享,发布了《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主任、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张平文教授,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姚洋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丁元竹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群众路线、共同富裕等作主题发言。来自北京市东城区、昌平区、大兴区以及杭州市西湖区、成都市高新区的基层工作者,汉语言文化研究学者、国际友人交流分享了各自工作、生活中对城市治理的感受和体会。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之治,系统阐述了城市治理的理论演进与模式迭代,吸纳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成熟模式,提出了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构建设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新清,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希奎在论坛上致辞,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雅加达省代理省长赫鲁·布迪·哈托诺在论坛上视频致辞。论坛积极拓宽全球视野、丰富国际元素,与外国专家、国际友人、商协会代表、外资企业代表等共话全球超大城市治理有效路径,向世界展示首都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新成就、新气象。
据了解,结合当前疫情形势,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论坛内容精彩的前提下适当压减线下规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线下约800人参加了多场次活动,线上约7万人云端参会。(池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