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感受东花市街道“快捷模式”延时服务 把居民的事当自己的事办

  原标题:记者蹲点儿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每天70余件,一周下来近四百件的办件量。若再算上日常咨询、材料领取,更加难以计数。过去一周,记者在东花市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蹲点,感受基层办事机构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以及如“老朋友”般,为辖区居民提供的温情陪伴。

  前移咨询台,创“快捷模式”

  “总咨询”、“代办代邮”、反映“办不成事”窗口……踏入东花市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正对大门的咨询台第一时间吸引居民目光。半人多高的台面上一溜儿大小立牌,文件盒里,各类一次性告知单拾掇得整整齐齐。

  “您好,您办什么业务?”每有居民入内,在旁值守的引导员孔文珍立即热情相迎。记者注意到,对一些居民,她会从咨询台翻出某份文件,讲解一番后,对方便满意离开。

引导员孔文珍(左一)为咨询居民讲解

引导员孔文珍(左一)为咨询居民讲解

  “为节省居民时间,提升效率,我们把咨询台前移,安放在中心门口。”孔文珍介绍,它犹如一个微型办事台,若居民只是询问某项业务,或者来领取此前办好的卡证文件,不需要进入大厅就可快捷完成。

  临近中午,带着材料来窗口办事的居民增多,记者自告奋勇帮忙取号。接过身份证贴在机器上、输入手机号、吐出号码条、递给对方,市民却继续伸出手。“身份证没给人家呢!”孔文珍轻声提醒。

记者在指导下为办事居民取号

记者在指导下为办事居民取号

  亲身体验发放一次性告知单,则更是让人“犯晕”。记者埋头在盒子里翻找半天,孔文珍看都不用看,搭手一抽就是准确的材料。门边冷风阵阵,她精神饱满,穿梭忙碌,额头还渗出细密的汗珠。

提前准备好的各项业务“一次性告知单”

提前准备好的各项业务“一次性告知单”

  延时可预约,资料帮修改

  上周六,京城迎来新一轮降温,大风中金黄落叶在地上打着旋儿。一早,韩美旭便和另一位同事来到东花市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等待办事居民。

工作人员韩美旭为居民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

工作人员韩美旭为居民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

  在常规工作时间外开展“延时”服务,是如今不少政务服务中心都在推行的举措。“我们这儿,周末时段会安排两位工作人员值班,有需求的居民可以打电话预约。”

  今天,几位预约居民都是来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的。韩美旭介绍,这项业务于去年提出,今年4月正式开始受理。“大批量的已经办完了,前段时间我们统计辖区还有哪些居民没办,又通过短信告知了一次,所以最近人比较多。”

  半小时后,72岁的张海(化名)带着一沓资料前来,到上传系统照片时卡了壳——“办优待证用的电子照片要求很严格,宽窄、像素、大小、背景都有具体标准。好多居民带来的照片不合格,我们就直接帮忙修改了,实在做不出来还可以现场重拍。”韩美旭边操作边向张海示意,“没关系,我给您调一下。”

  “耐心、细致、周到,热情”,在窗口等候的张海连连点头,扳着手指夸奖起“小韩姑娘”。韩美旭眼睛弯成月牙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追问有韧劲,解急难愁盼

  除了直接面向居民的咨询台与综合窗口,后方办公室也是同样的忙碌。“您明天下午过来办是吗?好的,那等着您啊……”又一个工作日,当记者推开办公室的门,正听到李凤英欣喜的声音。

李雪(中)和同事为居民办理医保业务

李雪(中)和同事为居民办理医保业务

  “终于联系上了!”挂断电话,她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此前,2021年度城镇职工大病医保报销名单下发,名单上的居民都是由医保单位筛选出来,可以进行“二次报销”,但需要工作人员联络对接。

  46位居民,李凤英一个个问过去,有四五个人怎么也联系不到。电话打不通,地址也不对,她锲而不舍想办法。开介绍信请派出所协助、联系其他社区居委会帮忙、辗转寻找亲属家人……总算都有了回应。

  “对方都不知道自己在名单里,联系不上也不会来找你们吧?”对记者的疑惑,李凤英笑言,“话是这么说,既然有这个政策,我们就要尽百分百努力,把党的福利、温暖给到大家。”

  坐在对面的刘敬晗接过话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做政务服务工作,就要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最近,她为一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退休时发现,居民有5年工龄档案里没有证明,只能找原单位开具材料再审批认定。

  然而,居民的原单位早已不在,他觉得找起来太麻烦,自己都想把这段工龄放弃掉。“我们觉得这几年工龄对他的退休金是有帮助的,就动员居民去找。见他有些打怵,还陪他去了社保中心,联系参保单位,追溯原单位的‘前世今生’,最终把工龄给认定了,居民特别高兴!”

  记者手记:政务服务中心渐成“多面手”

  政务服务一头连着政府职能、一头连着百姓需求,其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在东花市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蹲点期间,我对此有了更加具象的体会。

  进门一句“您好”、一张笑脸温暖人心。环顾四周,“身边榜样”栏目,记载着居民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学习园地”里,张贴着最新的指导文件。低位咨询台、老年人服务帮办点、志愿者服务站、纠纷调解点、急难愁盼“帮帮团”……不算太大的政务服务中心,俨然是位功能“多面手”,每一处细节都布置得精致温馨。

温馨的各处布置

  相关负责人坦言,政务服务中心承载的角色确实越来越多。今年夏天,还放进来了“委托受理”业务。例如城管、住保、计生、司法、教育等街道其他职能部门直接对企业群众的业务,先经过委托受理进驻到政务服务中心的综合大厅来受理接待,再至后台流转给相应单位。这让同事们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但给群众提供了切实的方便,大伙儿都干劲十足。这种“精气神”犹如一道缩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基层的真实写照。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