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积极贯彻落实全市政务服务系统2021上半年工作会议精神
8月6日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半年工作会后,各区政务服务局高度重视、立即行动,采用多种形式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和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半年工作会精神,并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相结合,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朝阳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启动窗口业务能力、大厅服务品质、特色品牌效应“三提升”工程,用“办实事”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顺义区持续开展“小小窗口 满满服务”行动,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面向窗口人员开展大考核、大练兵,启动“天天学”和“创意说”活动,推动“党史+业务”常态学习、同步提升。昌平区以向办事群众提供“暖快优”政务服务为目标,突出抓好“每月一题”,强化主动治理、主动服务、未诉先办,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延庆区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以“千人千题”考试为抓手,建立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业务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提升窗口和进驻人员业务水平。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大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东城区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政企座谈会、局科长走流程、紫金驻企专员等多渠道收集企业群众办事需求,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全面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门头沟区把提升服务放在首位,按照“立行立改、限期改正、长期坚持”的原则,持续查找、分类梳理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让群众在与大厅的“第一次对话、第一次解答、第一次见面、第一次办事”中体验到“小小窗口、满满服务”贴心理念。房山区以找问题、促整改、补短板为重点,围绕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聚焦问题事项、逐条分析归类、建立责任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卡死时间进度,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办事体验。
三是聚焦区域特点,着力推进政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海淀区持续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新模式。融合“五位一体”服务功能,推出一批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场景,全面提升7*24小时政务服务能力。丰台区结合重点功能区建设和企业需求,加快建设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区楼宇服务站,优化多语种服务,深化外籍人才服务,提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自助办、就近办”能力,助力“两区”建设等“五子”落好。通州区结合副中心建设,强化惠企便民服务场景应用,加快打造通州区企业“政策兑现”服务平台,组建重点企业服务“政务专员”队伍,推动实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常态化。
四是强化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大兴区以完成100个标准化村居服务站建设和外籍人才综合服务大厅建设为目标,继续深化“政务晓屋”试点,建好群众家门口的政务服务中心。平谷区坚持用户思维,深入推动综窗2.0改革,谋划“全区大综窗”和“综窗受理前移”模式,实现受理、审批、办结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受理、审批服务、提高服务满意度。怀柔区创建“窗口服务零借口、责任分工零扯皮、办理时限零拖延、服务质量零差评”的“四零”大厅,开展走出柜台服务,强化“足不出村”代办员队伍建设。密云区以实现基层服务站点事项应进全进、服务场所、职责、事项、流程、规范“五个标准化”为目标,分批完成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整改提升和社区(村)政务服务示范站点建设。
五是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动政务服务实现领先发展。西城区积极落实数字政务“五大行动”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推广应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行动和数据清冼等改革工作。石景山区不断完善“委托受理”和“授权审批”制度,优化主题事项联办,完善24小时自助圈建设,加强企业开办、建筑施工许可等领域应用场景实际演练,提升各大厅审批协同配合能力,确保改革政策在大厅窗口落地见效。经开区不断深化审批、监管、执法协同,推动一业一证、告知承诺、备查制改革,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和产业用地标准化改革,推出审批人员教办事,推动京津穗、京津冀经开区跨省通办,实现政策兑现精准推送、智能核验和免申即享。
此外,各区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按照“工作不断、标准不降、服务不减”要求,严格坚持“三防四早九严格”,严把入口关,做到健康宝必查、口罩必带、体温必测,落实好“一米线”、间隔就坐等防控措施,强化工作人员管理,筑牢安全屏障,为企业群众提供放心、安心的办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