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2021年度绩效工作总结

  2021年,市政务服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十六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两区”建设、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等全市重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抓好“接诉即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数字政务、抓深政务公开,做好外联服务、夯实内部基础,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政务服务和阳光政府,圆满完成了绩效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创新实施“区块链+电子证照”的政务服务模式作为《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内部发展根基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根本,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服务好政务服务大局。一是持续强化政治意识,全面夯实思想根基。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处务会会前学习制度,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最近指示精神,确保各项精神落到实处。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批示精神落实,从严抓实中央第六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承担的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整改工作,并做好市委巡视各项工作。二是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认真研究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抓实学习内容,健全学习机制,组织开展党史学习。高质量组织主题党课、专题组织生活会等规定动作,抓细“办实事”活动,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三是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持续推进机关党的建设,研究制定党组工作规则、党务公开实施方案等党内工作制度文件。持续推进党组织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党支部规范化水平,加强支部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抓好警示教育、纪律、政德和家风教育。努力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成效,强化干部考核监督和教育培训工作,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专业化干部队伍。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压实主体责任。修订《2021年度中共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关于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拧紧责任链条。编制《市政务服务局亲清政商关系指导意见》,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意识。五是完善党风廉政长效机制,强化廉政风险防范。持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持每月1次《市政务服务局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会》,做到警钟长鸣,不断强化防范廉政风险的思想意识。六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为基层减负。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切实做好公务接待和车辆管理等关键性工作,严格落实压减印发文件、精简会议的要求,不断为基层减负。

  二、树牢大局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树牢大局意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确保不发生聚集性疫情。一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及时调整防控措施。针对全国疫情变化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第一时间传达防控要求,严格落实四方责任,迅速开展人员排查。定期召开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及时调整我局疫情防控政策。修订完善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分预案,适时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二是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综合窗口人员防疫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大厅各项防控举措,持续推进疫情常态化督导工作,开展每周一次综合窗口、咨询引导和监督检查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及时组织大厅工作人员旅居史排查,妥善处置疫情防控突发情况,确保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安全。三是加强机关常态化疫情管理,完成疫苗接种和排查工作。完成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加强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工作,组织全局开展疫苗接种,并全面排查干部职工和共同居住人员有无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情况。四是做好配合工作,做好疫情信息报送。整理编辑局疫情防控工作动态信息47期、局疫情防控每日排查情况信息68期,向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报送信息动态47期。

  三、抓好接诉即办,以数字化实现治理领先

  组建我局接诉即办改革工作专班,承担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职责,深化“接诉即办”改革,以数字化实现治理领先。一是完成接诉即办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已于2021年9月24日由北京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施行,“接诉即办”改革成果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政务便民热线进一步优化,按照国办工作要求,制定《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热线规定工作方案》,国办文件32条归并热线清单内的归并任务基本完成。优化完善考核机制,制定了《市民热线服务中心首接负责工作机制》和《市民服务热线分级协调工作办法》,并将不合理诉求剔除机制引入“三率”考评工作,让“三率”更贴近群众感受。二是增强科技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接诉即办”向互联网延伸,不断优化网上12345办理流程。持续完善12345平台功能,提升智能智慧水平。通过应用AI技术赋能“接诉即办”智能导航和回访工作,打造全响应、全感知、全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受理、智能派单、智能办理、智能回访、智能分析等“五个智能”建设。加强市民热线政务知识库系统建设和应用,制定《12345市民热线智能知识库管理方案》,开通了知识库录入更新、查询权限,拓宽了录入渠道。三是紧扣“七有”“五性”,解决难点问题推动主动治理。建立“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并按照市领导相关批示精神不断优化。“每月一题”全年完成603项任务,出台110余项政策,27个问题全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超额完成全年度任务目标有11个问题。四是建立健全治理机制,加强培训宣传工作。建立了年度总结工作机制,组织召开了2020年度“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年度总结大会,编制“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年度工作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对在“接诉即办”改革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加强“接诉即办”宣传报道,联合市委教工委,筹备建立了12345思政课教育基地后,开展丝路大V中国行、网络名人走进12345等活动,加强与人民日报、北京卫视等主流媒体的合作,拓展网络媒体格局,形成宣传合力。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营商环境任务,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优化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一是推进告知承诺制,持续精简审批事项。会同各市级相关部门对市级独有、市区共有、区级独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研究提出拟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事项外,超过30%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印发《北京市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通知》(京审改办发〔2021〕5号),梳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将适用于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扩大到自贸试验区所属的区全域范围内施行;在中央层面设定事项基础上,新增12项实行或部分实行告知承诺事项,使全市范围内“进入前三扇门”事项达到132项,自贸试验区在全市版清单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增加了直接取消审批14项、审批改为备案15项、实行告知承诺40项。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相关工作。梳理本市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形成本市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共计31项办事事项,进一步梳理明确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适用范围、有效期限等要素,已按要求上报国办职转办;会同有关部门,调整完善本市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将本市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并通过首都之窗对外公布。配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完成“多规合一”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方案,并于9月22日完成对接,上线运行。可支撑将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意见作为办理后续审批管理的材料。梳理印发本市年检、年报事项清单,组织将年检、年报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规范管理。三是清理隐形壁垒,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市公布保留的全部51项证明进行逐项梳理,制定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先后印发《全面推行证明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京审改办发〔2021〕2号)和《推行第二批告知承诺制证明和清理规范证明的通知》(京审改办发〔2021〕4号),共计公布推行告知承诺制证明28项。按照国家监管数据标准,建设我市“互联网+监管”数据中心,制定了《北京市“互联网+监管”数据汇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截至12月底,组织梳理填报监管事项1227项,已向国家监管数据中心汇聚9466万条监管数据。建立了风险线索核查反馈机制,目前累计向国家平台反馈4550条风险预警线索。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事中事后监管调研,完成了《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助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四是服务“两区”建设,推出京津冀“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印发了《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内政务服务“同事同标”工作方案》(京政服函〔2021〕4号)、《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的通知》(京津冀政服同发〔2021〕1号)和《关于印发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第二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的通知》(京津冀政服同发〔2021〕2号),明确在京津冀三地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9个部门,实施57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办理。

  五、推进数字政务,多举措实现科技领先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数字政务平台。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年度重点任务部署任务,牵头起草《北京市数字政务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2年)》,制定建设数字服务、监管、营商平台方案,完善了数字政务平台体系;牵头起草《北京市数字政务工作专班组建方案》及其配套规则,已正式开展工作;起草《北京数字服务实施方案》及其配套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营商环境调度会审议通过;召开了全市数字服务工作部署会,市领导就重点工作进行了全市统一部署。二是统一前台端口,实现数据同源。已在“北京通”APP及三端小程序接入了教育考试、就业创业、人社、公安等1000余项服务应用,并在移动端我的空间同源展示了我的社保、我的证照、我的办件等信息,实现了同源发布。开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行动,建设市级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分批推动相关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逐步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入口统一、收件标准统一。三是增强协同能力,推进电子证照和档案建设。电子档案方面,累计开通账号5453个,配置事项市级1539项、区级17658项,归档办件2424件,并在用户空间同步应用;分两批事项召开电子文件归档培训会,组织各区各部门开展自建审批平台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对接,以及相关配置、归档工作。电子证照方面,完成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综窗受理系统、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与市电子证照系统的对接,实现了企业群众在线上线下办事时,可通过调取电子证照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目前共使用电子证照108万余次。四是推动融合发展,方便事项办理。分两批组织全市60个部门、16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统一申报受理平台事项拆解、配置工作培训,并指定专人对接各区各部门事项拆解工作。目前,我市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包含依申请6类和公共服务)全程网办比例为91.88%,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为83.27%,全市已累计汇聚电子证照数据562类1.1亿条,超过30%的审批结果(电子证照等)实现信息共享互认,具备线上线下办事过程中材料免提交的应用条件。五是落实改革任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印发了《北京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分工方案》,在北京政务服务网和移动端上线我市“跨省通办”专区,在市政务服务网“跨省通办”专区上线国家“跨省通办”事项110项、“京津冀”专区新增上线事项55项,并上线查询服务应用140项,完成了与国家政务服务网专区互联互通。建设了京津冀数据和电子证照共享平台,150类电子证照具备共享应用能力,完成了我市户籍、企业信息在雄安新区企业开办中累计800余次的共享核验。在京津冀“一网通办”专区新增上线55项区域服务事项,累计已达231项。升级改版了京津冀“一网通办”专区,已实现用户登录、办件查询、评价等功能,优化了栏目设计、主题分类等功能。

  六、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一流政务服务

  一是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全城通办”。落实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将全市“领跑者”标准统一为全市标准,印发《关于推进本市告知承诺审批和全城通办有关事宜的通知》,组织各市级相关部门对本市市级独有、市区共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在推进“全程网办”的基础上,通过线上全城通办、线下全城通办两种方式,实现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持续完善今年不断入驻的2225家中介机构信息,服务评价信息1548条。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的通知》,从四个方面对基层站点建设进行规范。对公众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12类来源问题集中管理,及时分析研判企业群众诉求和期盼,推动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差评整改机制,共汇聚评价数据3088万条,其中差评17条,均已完成整改。二是推动综窗2.0改革,便利群众办事。推进“委托受理”、“授权审批”,推进审批服务部门接件受理权委托给政务服务部门,推进审批服务部门终审权授权给各部门进驻大厅的首席代表,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不出大厅办结。截至目前,市级大厅2215个事项委托综合窗口受理,委托受理率97%;1825个事项授权派驻人员审批,授权审批率85%。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委托受理事项占比达到83.51%、授权审批事项达到87.23%(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和依法依规需要集体决策等事项外)、区级涉企事项集中进驻率达到了98.65%。三是丰富市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更好服务企业群众。打造综合性贷款服务中心,在原有首贷、续贷、确权融资服务的基础上,新增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使办事企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即可获得贷款咨询、帮办服务。三季度符合担保费用补助条件的企业补助资金已发放,在贷款服务中心综合受理平台上线知识产权企业白名单反向推送系统。市政务服务中心已开设国际人才引进服务专区、“五险一金”专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16区和经开区公开5054项主题服务事项,主题网办率超90%。印发《北京数字服务实施方案》,推出20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建设。四是服务“两区”建设,推进“跨省通办”。设置京津冀雄“跨省通办”窗口,推出234项“京津冀+雄安”通办事项,推出两批57项“同事同标”事项。依托“12123”APP在北京、天津、石家庄试点推广电子驾驶证应用。五是畅通央地联系渠道,提供优质服务。突出在服务中赢得支持、在合作中加强服务,争取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支持北京发展建设,打造央地对接平台。协调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及相关网络媒体,助力各驻京联络处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召开了推进服务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事项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试点经验现场推广会。持续做好央产小区“接诉即办”工作,已刊发12期央产小区“接诉即办”专刊,并将每期专刊发相关中央单位,分主题组织召开央地联席会,全年已组织召开8次。

  七、打造阳光政府,全面抓深政务公开

  一是抓服务,拓展政企政民沟通互动渠道。会同29家市级部门、区政府线上线下举办30余场“政策公开讲”活动,为千余家企业协会商会提供政策宣讲和咨询解答服务,讲解涉企政策100余项,现场解答问题200余个,后续协调相关单位跟踪解答反馈80余条。会同市工商联、中关村管委会,建立与企业协会商会、园区的联络机制,定期向企业协会商会开展政策信息推送服务,建立企业政策需求反馈机制。二是抓兑现,梳理发布惠企政策清单。会同22家市级部门筛选惠企政策,整理发布惠企事项清单,设计上线市政府门户网站“惠企政策兑现”专题,实现政策“信息+解读+办事”的集中展示。三是抓规范,全面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制定《北京市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推出五方面政府重点工作信息公开专题、推行五项政策公开服务、推进五个环节基础管理,明确3方面55项具体任务。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统筹全市编制并发布202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发修订指南、提升工作实效等通知及《政府信息公开应知应会手册》,依法依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39万件。加强和完善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日常管理和常态化监管,做好本部门的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四是抓评估,强化政务公开考核评估结果应用。根据国办、本市工作要点及评估相关要求,制定本市第三方主动公开、政务新媒体、政府网站建设评估指标,并组织开展考核查验工作,根据考核查验结果形成问题清单督促各区各部门做好整改。

  八、强化内部管理,打造一流服务团队

  一是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培训,推动出台《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认真开展我局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日常业务的合法性审核,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报送《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制定印发《2021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细则(暂行)》《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公职律师管理办法》。二是注重提升管理效能。健全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完善全局工作机制。印发了《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绩效管理办法》,制定了年度绩效考核方案、年终考核方案、察访核验工作方案等内部工作指引,建立了绩效任务台账管理、分析研判、问题调度和督促整改等工作机制。按照市政府绩效办工作要求,做好清单编制、分析研判、问题报告和协调配合等工作,将日常履职考核清单事项明确牵头领导、处室和时间节点,做好市绩效任务及全局重点工作任务的管理、落实工作。对2020年度市政府绩效考评结果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通报,制定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跟进整改进度。目前,所有整改工作已经完成。三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按照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围绕局重点工作和领先计划合理安排预算资金,按照市财政盘活存量资金要求,结转继续使用经费全部完成支出,严格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完成全年政府采购计划,完成2020年预算绩效自评、2021年上半年绩效监控、成本绩效分析等工作,压减非紧急非必需支出,科学编制2022年部门预算。做好预算评审、成本控制效果和绩效管理、预算执行、政府采购、监督检查、预决算公开等工作,遵守财经法规和纪律、“三公经费”使用规定,做好绩效审计评价和审计整改措施落实等工作。四是做好专项考评工作。坚持减负提质增效,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考核指标体系。本着“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不断优化评价方式,精简事项指标、加强过程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考核事项,精简了考核指标,优化了考核标准。对我局承担的专项考评指标,做好日常指标落实监督和实效查验工作,确保考评公平公正。2021年,我局未接到12345转来群众诉求,网站建设全面规范推进,依法依规受理并答复依申请公开事项,未被通报存在不合格网站或政务新媒体。五是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注重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完成“传承红船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开展五期“政务服务大讲堂”活动,提高政务服务能力;研提干部队伍建设三年提升计划,提高干部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研究制定《市政务服务局干部轮岗交流办法》,多岗位锻炼培养干部;召开3次青年干部座谈会,参加全市青年技能大赛并获优异奖项,引导年轻干部增强履职担当意识。强化政务服务业务培训,注重服务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政务服务人才队伍,构建政务服务多元培训体系和荣誉体系,加强大厅管理队伍、综合窗口队伍和审批人员队伍“三个队伍”建设,开展“北京榜样·政务服务之星”主题活动,动员各区加大对政务服务窗口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累计开展“政务服务大讲堂”等各种形式的活动6000余次。注重服务文化、团队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整改优化,全方位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和团队。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