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步梳理出十余项接诉即办配套制度
9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务服务局局长张革介绍,接下来将通过完善《条例》配套制度,深化“主动治理”等措施,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
一是开展条例的宣传培训。将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全媒体渠道,全面阐释接诉即办改革的要义,解读条例及配套政策,讲清法规条文中涉及的权利义务、工作标准和执行程序。构建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巡回宣讲,开设接诉即办的课程,列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各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前学法,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人民立场,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
二是完善条例的配套制度。将坚持立法与配套制度同步推进,初步梳理出十余项配套的制度,查漏补缺,优化完善。包括优化全面接诉、分类处置、精准派单、限时办理等环节,健全首接负责、分级协调、风险预警推送、个人信息保护、京津冀联动、在京单位协同等机制,强化考评激励,实施吹哨报道双考核,探索第三方机构参与考评,加强监察监督等措施,建立接诉即办公开制度,推动接诉即办数字化转型等。
三是深化主动治理。条例设置主动治理专章,对主动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机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下一步将出台推动主动治理的工作办法,总结固化实践经验,推动共商共建共治,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化解矛盾,坚持分类施策,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出台改革政策解决历史性难题,创新监管解决新业态、新领域的问题,加强应急管理应对风险型的问题,加强上下联动、司法联动、央地联动,协同解决民生等难题。制定任务清单,优化接诉即办考评体系,调动基层主动治理的积极性,建立管长远、可持续、标本兼治的主动治理的工作机制。
四是更好地服务企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保障企业诉求的接诉即办。下一步将升级企业服务热线,转变服务方式,主动问需企业,加强数据分析利用,建好企业的知识库,优化多语言的服务。推进接诉即办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融合,聚焦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和高频事项,围绕具体场景推进改革攻坚,让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首都改革发展的红利。